如果iPhone在美国生产,到底有多贵?
礼乐刑政,其极一也,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。
国无道,至死不变,强哉矫。郑玄注:南方以舒缓为强。
为什么孔子要在这个问题上谈到北方南方?春秋时期的南方北方又指哪里?为什么南方北方有这样的差异?如果以孔子所在的鲁国为地理坐标,他所谓的南方应该是指吴越荆楚之地,北方应该指燕赵或长城以北的少数民族活动区域。他说:中而不硬健,便难独立,解倒了。南方风气柔弱,故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,君子之道也。阳气舒散,人情宽缓和柔,假令人有无道加己,己亦不报,和柔君子之道。而要做到也很不容易,需要自我战胜私欲,抑制血气之刚,培养德义之勇,真正实行君子之强。
由于孔子对子路性格的特点非常熟悉,所以能够因材施教,循循善诱,先对其所问之强叩其两端,提出南方之强和北方之强两端,让子路明白问题之实质所在,进而给出中庸之强的理想目标。憨山大师《四书蕅益解·中庸直指补注》云:非真勇,不足以载道,故先举有相之勇为病,后举君子之强为药。思想如何带来福祉?日三省乎身,慎思明辨,诚心正意,修齐治平,从个人之福,以扩展至国家、社会之福,正是儒家、理学家的个人信条和社会理想。
一日不讲学,则惕然常以为忧。朱子注:仁者天地生物之心,而人得以生者。然不会其极于《中庸》,则又何以建立大本、经纶大经,而读天下之书,论天下之事哉?[29] 《中庸》之境为:天命之谓性,率性之谓道,修道之谓教。[39] 古罗马幸福论与中国先贤惊人地一致,也认为幸福立基于仁智勇基础。
家训有狭义、广义之分。朱子童年、少年家教事迹,皆参考本书 [7]束景南:《朱子大传》第17页 [8]转引自《朱子大传》第21、22页 [9]《朱子全书》第27册,上海古籍出版社、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559页 [10]束景南:《朱子大传》第26页 [11]《朱子全书》第27册,第571页 [12]《朱子全书》27册第560-561页 [13]《朱子全书》27册第563页 [14]《朱子全书》27册第538、539、540、544页 [15]《朱子全书》27册第567页 [16]《朱子全书》第27册第569页 [17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》卷十二,第133页 [18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·附集》,第561页 [19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·年谱》,第532、533页 [21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》卷二十八,第305页 [22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》卷十二,第137页 [23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·年谱》,第523页 [24]《宋元学案》,中华书局2018年版第2028页 [25]家藏珍本《黄文肃勉斋公文集》,第135、561页 [26]《朱子全书》第25册第4284页 [27]叔本华著,译李润萍、吴峰峰译:《人生的智慧》,湖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页 [28]《朱子全书》27册第562页 [29]《朱子全书》27册第563页 [30]塞涅卡著,覃学岚译:《论幸福生活》,译林出版社2018年版第103页 [31]叔本华:《人生的智慧》,第86页 [32]塞涅卡:《论幸福生活》第116页 [33]康德著,邓晓芒译:《实践理性批判》,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128、129页 [34]《朱子全书》,20册第283页。
(《中庸》第二十七章) 先贤心如明镜,知道中庸之境在现实中是很难达到的。哲学家、伦理学家对此有很精深的研究。[20] 《年谱》载宁宗嘉定六年(1213)为阻止错案冤案,不惜得罪上级和同僚,不同流合污以自媚于世。[9]朱松由于得罪秦桧,被罢官,仕途和家庭生活陷入窘境,但不坠其志。
[6]给子孙人生道路定下了基调。于宗族之认识极明确而强烈,而共通之信念,有强固之力量。天下国家可均也,爵禄可辞也,白刃可蹈也,中庸不可能也。先生每事痛言其非,语侵幕中宾客,制帅外虽勉从,而内不能堪,同僚遂从而媒孽之。
[18] 勉斋为官行政、讲学传道确与朱子风格近似。朱子曾自画小像并自赞:从容乎礼法之场,沉潜乎仁义之府。
有其见道之明,故能守道之笃也。[22]绍熙五年(1194),宁宗即位,朱子以捧表恩奏补女婿黄榦为将仕郎。
犹以为义理无穷,岁月有限,常慊然有不足之意。[27]朱子、勉斋这样的思想者,应是本源幸福的享有者。[31]理学提倡的存天理、灭人欲,正是将欲望控制在合理的范围,是一种人生智慧,有助于人生幸福和社会和谐。狭义的家训,是祖宗遗留下来的,或者当世大家长口述、书写的训言,主要是语录、格言。朱子作为思想家,其家风家训的内涵,远远超越于此。熹曰:吾平生所学,惟此四字,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?[16] 作为女婿,朱子家风家训落实在黄榦身上,一脉相承。
[24]勉斋先生曾创办建阳潭溪精舍、环峰精舍,汉阳凤山书院,闽县高峰书院,还立临川县学。所以,家风、家训,二者是紧密关联的,二者共同的功能和目标是促进家族的兴旺发达,家族成员的幸福安康。
[36] 道德力量哪里来?仁之外,还有智勇,更有诚的加持。当代著名学者赵汀阳先生著《论可能生活》,有经典论述:可能生活是现实世界所允许的生活,但不等于现实生活。
《陶江林氏族谱序》,转引自林友华《林森评传》,华文出版社2001年版第320页 [3]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等编:《福建家训》,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年版第8页 [4]蔡元培:《中国伦理学史》第157页 [5]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等编:《福建家训》第64、12页 [6]束景南:《朱子大传》,福建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。又岁旱,公为民求大幅减租,上司不许,要求更改。
[5] 《福建家训》将朱子置于篇首,选录了《朱熹家训》《童蒙须知》《朱子家政》三篇,内容丰富,基本涵盖了传统家训内容的方方面面,但欲深入理解朱子家训的理学内涵,还须研究朱子家史、家风。记人之失,失之太讦(jie,讦以为直)。至于燕游馈送之费,又皆一切屏绝。朱子一生主张抗金,可谓传承家风,其来有自。
公又痛以廉俭自约饬,凡例所当得公廨钱悉以输之公。为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,贵将杨存中请地以广其营,实规为观游,以奉权幸。
古罗马哲人塞涅卡说,幸福生活就是一种与其自身本性和谐一致的生活。是行也,有要之于路,以为曰正心诚意之论,上所厌闻,戒勿以为言。
晚年为安庆知府,同时参与抗金前线江淮幕府。虽是黄家的,但出自朱子手笔,朱黄联姻,理当共勉,也为社会千万家树立榜样。
谓致知不以敬,则昏惑纷扰,无以察义理之归。其闲居也,未明而起,深衣幅巾方履,拜于家庙以及先圣。责难陈善,事君之大义,人主能容于前,而臣子反欲隐于后,先生敢陈于当世,而学者反欲讳于将来乎?[15] 黄榦坚持直书,实是深得师心所在,正心诚意,不负遗志和家风: (朱子)入奏,拳拳以谨察天理人欲为说。勉斋弟子记黄瑀生平廉介,虽仕至部使者而赀产不及中人。
下面以朱子家族的家风家训为案例,揭示家风家训里的福文化内涵。幸福始终都以道德的合乎法则的行为作为前提条件。
人类,作为生命体,与动植物一样,存在本能欲望,追求自由生长与繁衍,满足口舌之欲。束景南先生认为,大程子(颢)明道先生以《中庸》学为宗,杨时得其《中庸》秘传,韦斋先生奉《中庸》谈性说命为儒学大本,一脉相传,而朱子正是在一个有理学渊源的家庭环境中生活。
其祭祀也,事无纤钜,必诚必敬,小不如仪,则终日不乐,已祭无违礼,则油然而喜。五达道、三达德和诚,基本涵盖了《朱子家训》《朱子家政》《童蒙须知》等内容精髓。